首页媒体聚焦【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丹噶尔皮绣:日月山下的艺术珍品

【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丹噶尔皮绣:日月山下的艺术珍品

2023-09-06

丹噶尔皮绣是湟源人民创造的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

这一艺术珍品,深刻地反映了农耕和牧业两种文化的交融。

通过这一古老的皮绣,我们能否管窥湟源经济贸易的发展?它是茶马互市的产物吗?

位于黄河北岸、西海之东、湟水源头的湟源县,是我省农业区和牧业区的接合部。早在西汉,这里就是交通要道,也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地,素有“海藏通衢”“环海商都”之称。这里有汉唐古堡、茶马互市、唐蕃古道等众多文化内涵丰厚的遗址。受到独特地理位置和农耕牧业双重文化的影响,丹噶尔皮绣显得别具一格,探究这一日月山下的艺术珍品,对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何为皮绣?顾名思义,皮绣是一种在各类皮张上刺绣的民间手工艺术。丹噶尔皮绣是湟源人民创造的一种手工艺术品,具有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民族瑰宝却鲜为人知。

岁月像一条匆匆流淌的河流,带走了许多的往事和记忆,可沉淀下来的却是闪光的艺术珍品。湟源县文化馆副馆长张永福面容清瘦,深陷的双眼炯炯有神,说起皮绣,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湟源,史称“西戎羌地”“丹噶尔”,这里是羌人早期生活栖息的地方,也是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农耕文化与牧业文化的结合点,素有“海藏咽喉”之称。盛唐时在此曾设茶马互市,开辟了唐蕃古道,宋代为丝绸南路要冲。明清时,为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清末,丹噶尔城又成为**的贸易集散地,各地商贩、能工巧匠纷纷入驻,牛羊、毛类、皮张等各类货物集聚,贸易兴盛、经济繁荣。“小北京”“环海商都”的美誉名传四方。

 

【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公司位于湟源县丹噶尔古城,公司内部管理人员12人,注册商标《丹城绣艺》、《胡涂拉牛》,注册专利《石榴香袋》、《福豆配饰》、《瞿坛醉》、《藏秘》,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到目前公司在研发产品上投资300万元,其中(使用我县皮绣展览厅面积为260.58平方米,后厂加工厂365平方米,资产合计4400万左右的资产,装修及设备200万),公司与青海师范大学校企合作,以“公司+基地+农户+品牌+景区”的运营模式,目前公司建成3个工坊、销售店3处,产品已达到上百种、生产销售(湟源皮绣、文创产品、旅游产品、地方特色等)。 热线电话:13997355718

商业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数千年来,各民族在这里集居融合,繁衍生息,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绽放异彩,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各类皮张便成了表现这一愿望的**载体。丹噶尔皮绣正是在这种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珍品。

到明清时期,丹噶尔皮绣逐渐趋向成熟,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皮绣艺术品,它的内容包含山水、花鸟、人物等多个方面,画面栩栩如生,形式涵盖服装、饰品、日常生活用具等,用料多为各色丝线、羊毛、马尾等,绣法也融合了南北各地的刺绣技艺。整个作品原始古朴,底蕴丰富、制作繁杂,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地域特色。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万商云集|企业资质

Copyright © 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万商云集|企业资质

播放视频
关闭视频